在浙江宁波东部新城银泰城周边,常常有一名民警带着一个小机器人,从“智能警务亭”走出来沿街巡逻。
这个神似“瓦力”的小机器人可不简单,它是具有智能感知能力的“警务助手”,能将实时发现的现场信息传回进行综合研判,还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独自巡逻。“警务机器人”“智能警务亭”“智安小区”“警网融合”……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是浙江省宁波公安在积极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过程中,结合区域治安情况和民生所需,逐步探索的成果。
近年来,宁波公安努力推动数字公安建设,通过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规格保障,紧扣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结构体系,积极探索创建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宁波样板”,实现新时代宁波警务工作向智慧化、多元化和主动化发展,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据应用让市域治理更智能
去年3月5日,家住湖北襄阳的姜某兄弟,绕开省道国道的层层检查,自驾浙B牌照私家车从老家返回生活工作多年的宁波,兄弟俩刚驶下朝阳高速收费站,就被警方拦住,并立即接受居家隔离观察;同月6日,卡车司机李某因业务需要,出发去湖北黄冈出差数日,拉了一批货后返回宁波,本想怀着侥幸心理直接返岗工作,没想到车还没下高速,就被护送到自己家进行观察隔离。
这些快速、高效、精准、细致工作成效的取得,主要靠的是宁波公安市域治理智控中心。民警通过该中心平台设备,每天24小时连续运作紧盯输入性隐患,主动适应疫情管控向精密智控转变形势,确保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目标,全力服务保障复工复产秩序。
宁波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金鹏飞介绍,市域治理智控中心是宁波公安全力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开发的一个重大创新平台,集成城市之门、疫情形势、风险预警、精准管控、城市态势、全域一码通“6大功能模块”及配套应用,实现疫情防控“一屏集中、一图展示、一网统管”。
成立之初,智控中心把进入宁波的海陆空口岸通道称为城市“大门”,把村、小区、企业、学校、商场等14个场景称为城市“小门”。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大门”通过“人力+科技”,已基本实现受控进入全覆盖。难管的是城市中的这些“小门”,不仅牵涉基层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难以做到管牢管准管好。于是,市公安局就从最难的小区、农村破题,重点解决“三类小门”管控——有人值守小区、无人值守小区和农村地区。
“当时,我们选取了部分地区进行试点。系统一发现红黄码人员,会立即预警并将信息实时推送至属地,结合线下的‘小周期滚动排查’工作,以最快速度追踪核查具体人员相关信息,实现精密智控。”金鹏飞说。
在守好“大门”、看好“小门”的同时,这套系统也将“海门”纳入管理范围。为了防止境外疫情从海域输入,宁波市公安、海警、海事、海关、边检、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东海雷霆”系列集中行动,取得战果。
金鹏飞介绍,这一平台有效整合了各方力量,在全市构建起海域防控防线。比如,平台接入农业农村局的渔业管理等系统,能实时查看4323艘国内海洋渔船、32艘远洋捕捞渔船的动态,还可以看到所有宁波港商船的实时情况。
数字赋能让公安工作更高效
做深做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很大一块是做细数据应用。近年来,宁波公安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技术,全面赋能公安工作,形成“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格局。
今年4月,宁波天一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演示惊艳了在场观摩全体人员。一架接着一架空中无人机按序飞行,先后表演了穿越室外障碍、狭小区域内搜索、超视距实时图传和高精度目标识别功能。同时,地上“接力”的特警队员按照情景演示安排不断变换队形、警械配合,“空地一体”的智能防控巡逻令人眼前一亮。
这只是宁波公安在全力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根据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情况,以“警力可视化、警情可视化、处置可视化、态势可视化”为设计理念的一个试点项目。
情指勤舆一体化建设中心是支撑全市公安机关的中枢大脑,通过这个中心,积极构建指挥作战、风险防控、现代勤务、信息应用和保障评价五大体系,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支撑手段集合,整体战斗力倍增。
“简单来说,组建市、县、派出所三级‘数字警察’,打造出一个‘在线客服’‘赋能中心’,通过全勤做好数据分析研判的‘他们’,实现信息自动推送、警情主动介入、视频伴随研判、警力集群作战等手段,实时支撑一线民警现场处置。”宁波市公安局指挥部副主任吕军说。
今年3月26日20时40分,宁海县局巡特警大队1号巡逻车接到指令:一辆红色货车从鄞州、奉化一路冲卡至宁海,要求立即前往火车站参与拦截行动。接警后,大队武装巡逻车和街面铁骑巡逻摩托车立即出动。在市局指挥部的全方位信息指引下,民警们充分预判该冲卡车辆行进路线,提前在其必经路上放置数套破胎器。
“岔路镇梅花村口是其必经路段”“村口人员已全部疏散”“嫌疑人体貌特征已发手机端”“预判嫌疑人逃跑路线已发手机端”……一条条信息不断从指挥部发出。30分钟后,因车胎被扎破,嫌疑人弃车逃走。40分钟后,民警在一处偏僻的山坳内将嫌疑人抓获。至此,这起横跨宁波三地的“追踪”,就这样在大数据的全方位支撑下迅速告破。
改革红利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自治理念,广泛联动社会各方力量,创新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走进宁波金桥水岸花园小区,只见这个已经建成7年的拆迁安置小区里,每幢楼都有专用电瓶车充电处,沿路高层都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居民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入社区,路灯可一键实时报警。一眼看去,整个小区到处都是“黑科技”。
据了解,小区业主只要采集过头像信息,就能通过门禁验证。而临时进出小区的水电工、保洁员、绿化工、维修工等工作人员的信息,在系统里打上“标签”,也会被临时授权。除了以上人员,一旦小区里出现可疑人物,系统将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同时通过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对陌生人头像予以锁定,方便公安后续侦查。
高空抛物问题,是很多小区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对曾经的金桥水岸花园来说也不例外。“以前高空抛物很多,但因为找不到证据,只能不了了之。”小区保安主管赵军说,“如今小区的高清监控已经实现公共区域全覆盖,而且带有红外夜视效果。其中专门设置一批朝上的监控探头,就是专治高空抛物。”
据了解,目前宁波市智安小区共建成2359个,接入视频12884个,人脸识别4133个,车辆卡口2561个,惠及实有人口309万。
除了积极将“科技赋能”的红利延伸到民生安全和服务保障,宁波公安在有效补齐村(居)治安防控基础相对薄弱方面,也下了很大苦功。宁波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四大队大队长唐孟波介绍,通过推行“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实现了“警务+服务”前移,使警情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得到化解、求助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为农村治安筑起又一道新防线。
据统计,目前宁波参与一村一辅警的辅警人数已达2662名,保安力量5018名,其他辅助工作人员1538名。同时,建立派出所微信公众号69个,抖音号30个,其他融媒体账号14个,取得了“警务工作前移、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治安形势好转、警民关系密切”等积极效果。